
今日舉行 2022 英特爾 ON 在產業創新峰會上,英特爾宣布推出新的12 代英特爾 酷睿 HX 處理器家族,7 新產品在移動平臺包裝中使用了與臺式機相當的芯片 CAD、專業工作負效果等專業工作負荷提供快速性能。HX 覆蓋酷睿的處理器 i5、酷睿 i7 和酷睿 i9 不同型號帶來開箱即用的無鎖頻性能。
芯片采購網專注于整合國內外授權IC代理商現貨資源,芯片庫存實時查詢,行業價格合理,采購方便IC芯片,國內專業芯片采購平臺。
英特爾副總裁兼移動客戶平臺總經理 Chris Walker 表示:“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HX 處理器具有新的核心結構和更高級別的功率設置,使內容創建者能夠以更快的性能處理更苛刻的工作負載,如在后臺執行 3D 在渲染工作的同時,在設計場景中繼續覆蓋其他三維模型材料。用戶可以在才思泉涌中保持流暢的工作,而無需等待處理器密集型工作負荷完成后再開始下一步工作。游戲玩家和內容創建者也可以使用高帶寬平臺技術,如支持 RAID 的 PCIe Gen 5,以及對 ECC 內存支持帶來了先進的系統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。”
第12代英特爾 酷睿 HX 處理器
重要性:專業人士和創作者需要更強的處理能力和更高的平臺帶寬,才能更快地迭代內容。這樣,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,企業和創作工作室就能更好地滿足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預算要求。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HX 通過更多的核心數量、更大的內存和 I/O 支持和提高多線程工作負載的性能 在英特爾的幫助下,64%1 硬件線程調度器充分釋放性能核和能效核的快速性能,使專業人士能夠在辦公室、家庭或旅途中以超高效率創建、編程、渲染和工作。除了作為工作的得力助手,第一 12 代酷睿 HX 處理器也是游戲平臺的強者,為骨灰級游戲玩家以更高的幀率玩熟悉和喜愛的游戲。
關于 HX 處理器: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HX在創新的移動設備中,處理器家族可以提供真實的場景應用需求,以滿足生產力、合作、內容創建、游戲和娛樂體驗:
● 最多 16 核心(8 個性能核和 8 能效核)和 24 處理器的基本功率是線程 55W。
● 16 條處理器直接連接 PCIe Gen 5.0 通道,和 4x4 專用平臺控制器集線器(PCH)的 PCIe Gen 4.0 帶寬增加,數據傳輸速度加快。
● 行業率先全線無鎖頻和超頻處理器。
● 支持高達 128GB 的 DDR5/LPDDR5(高達4800MHz/5200MHz)和 DDR4 內存(高達 3200MHz/LPDDR4 4267MHz),支持糾錯碼(ECC)功能。
● 采用英特爾 Wi-Fi 6/6E(Gig )2.實現更好的連接性能,支持新的連接性能 6GHz 頻段。
戴爾、惠普、聯想等等 OEM 制造商預計將于今年推出 10 余款搭載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HX 工作站和游戲設備處理器。
1 性能評估基于以下組合: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i9-12900HX RTX 3080Ti 顯卡,對比英特爾酷睿 i9-11980HK RTX 3080 英特爾酷睿顯卡 i9-12900HK RTX 3080Ti英特爾酷睿顯卡i7-12700H RTX 3050Ti 顯卡。為所有處理器選擇最合適的可用編譯器。為所有處理器選擇最合適的編譯器。英特爾使用ICC編譯二進制代碼。指標是SPEC*int_rate_base2017 2021.2 LLVM (1-copy) 和SPEC*int_rate_base2017 2021.2 LLVM (n-copy)中的C/C 幾何平均值的整數基準測試。其他工作負荷和配置細節見www.intel.com/PerformanceIndex。測試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。 其他名稱和品牌是別人的財產。
2 取決于6 GHz頻段的可用性、操作系統的支持和路由器的兼容性。www.intel.com/PerformanceIndex(連接)。
實際性能只是由于用途、配置等因素。更多信息見www.intel.com/PerformanceIndex。
基于截止日期的性能結果EPCOS代理配置中所述日期的測試可能無法反映所有公共安全更新。詳見配置信息。
- 五菱宣布提高三款新能源車型的價格:4000-8000
- 思特威應邀出席2022年上海全球投資促進會,完成全球總部園區項目簽約
- 再去進博之約 羅克韋爾自動化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引領未來數字
- 關于元宇宙熱的冷思考
- 谷歌開發乒乓球機器人 可連續打340次!
- 寬帶隙(WBG)半導體: 可靠的節能降耗解決方案
- TrendForce:第一季度晶圓代工產值季增長8.2%
- 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 領軍者獲獎案例-大型企業篇(1)
- 阿里云發布云數據中心處理器 CIPU,將替代 CPU
- 聯發科Q3營收估計季減1~9% 全年展望變相下修
- 英特爾鏈接產業和人才FPGA培養中國創新中心的創新人才
- 《2021年中國大數據平臺公共云服務市場份額》報告發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