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未來如何解決華為芯片卡頸?外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。
芯片采購網專注于整合國內外授權IC代理商現貨資源,芯片庫存實時查詢Avago代理,行業價格合理,采購方便IC芯片,國內專業芯片采購平臺。
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近日舉行的華為2021年年報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。
郭平說,用面積換性能,用堆疊換性能,讓不那么先進的技術在未來的產品中繼續讓華為有競爭力。
這是華為首次公開確認芯片堆疊技術。也就是說,通過增加面積和堆疊,可以換取更高的性能,實現低工藝工藝,追求高性能芯片的競爭力。
根據以往的經驗,當一項技術公布時,華為經常驗證其可行性。這也意味著華為使用芯片堆疊技術的芯片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。
當然,在通過堆疊技術提高低工藝芯片的性能后,我們也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,比如體積增大后,功耗和加熱的增加也會上升。
如果是手機SoC考慮到手機內部空間、結構設計、電池容量等限制,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。
但無論如何,這一聲明證明了華為在芯片領域有明確的目標和打法。
至于什么時候可以落地,可以用手機嗎?SoC在芯片上,新一代麒麟芯片會到來嗎?時間,我想我們應該相信華為。
以下是華為郭平對芯片問題的回答(節選):
問題一:
如何解決芯片供應鏈問題?
郭平:
從沙子到芯片,解決整個半導體的問題,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復雜和漫長的投資項目,需要耐心。
在先進技術無法獲得的困難下,當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時,我們積極尋求系統的突破。
未來的芯片布局,我們的主要通信產品,采用多核結構,支持軟件架構的重構和性能的倍增。應該說,它相當于為芯片注入了新的活力,我認為我們可以提高我們新的可持續供應能力。
問題二:
如何在沒有芯片的情況下保持可持續性,華為有芯片的情況下保持可持續性?
郭平:
2019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1.2億部,這意味著需要1.2億部手機芯片,2019年華為5部G出貨量為100萬臺,如果每個基站需要一個芯片,就需要100萬臺,這兩個數量級完全不同。
To C業務,尤其是2020年手機業務,經歷了非常非常大的下滑,但是我們的To B保證業務連續性。
我剛剛介紹了華為研發投資的三次重建,特別是理論重建和系統結構重建,如面積性能、堆疊性能,使不那么先進的技術可以繼續使華為在未來的產品中具有競爭力。
華為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。
- 印度EPIC基金會計劃布局LED驅動芯片業務
- 第六分論壇亮點-邀請您加入2022年 第七屆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
- ADI公司和Keysight Technologies強強聯手
- 國內電視銷量連年下降 今年跌至2009年 但產量仍在增加
- 部署赫爾辛基Velodyne智能基礎設施解決方案,提高道路交通安全
- 歐洲航天局宣布暫停火星車計劃 不使用俄羅斯火箭發射
- 活動預告|“芯”制造 穩增長 研華&飛騰攜手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
- 英飛凌與美超微通力合作,利用英飛凌高效的功率級半導體,減少數據中心的功耗,共同促進綠色計算的發展
- Digi-Key 任命 Mike Slater 為全球業務開發副總裁
- CITE2022團體觀眾報名開放:福利多等你參加!
- 建筑大不相同,星縱智能幫助建筑智能化改造
- 集邦:Q服務器出貨季增6.5% H2仍存隱憂
